“1999年建厂时是100%的冒险,成功系数为零,因为1999年方便面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小厂家纷纷关门倒闭,况且我们是在华龙眼皮底下建厂,不是找死,而是已经死了,所以也就不怕死地干了起来。”王中旺坦言几年以来的创业心态。
从投入人民币170万元到年销售额10亿元,王中旺执掌的中旺集团仅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企业如何以小博大、巧妙发现市场机会并加以巧妙利用、与同行结盟合纵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华龙眼皮底下的“黑马”
中旺集团董事长王中旺聊起与康师傅的合作,意气风发。
你可能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5年前还只是华龙集团的西北市场的总经销商,在华龙集团董事长范现国眼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七十年代出生的王中旺,小时家境极其贫寒,结婚时还靠收破烂为生。王曾尝试开办过小商店,建过蜂窝煤厂,卖过珍珠糕,做过华龙面的西北总经销商,最后选择方便食品行业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
1999年9月9日,投资170万资金,拥有一条“中国最小”的3万包小型方便面生产线、40几名职工的隆尧县中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王中旺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如果要上一条8万包的标准型方便面生产线,至少得需要500万左右资金。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王中旺的头脑里清晰地做出了一个生存战略选择:凭借华北平原全国优质小麦基地的优势,以市场追随者切入市场,踩着成功者的脚步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
在王中旺创业的1999年,中国方便面的生产线已经从1989年的350条猛增到了2000多条,大小方便面企业达到了1000多家,行业投资却依然保持着年20%以上的增长势头。大量项目的盲目上马和过度投资导致了全行业40%的生产线被闲置,结构严重失衡。
在市场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康师傅”和“统一”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他们不仅牢牢垄断着高档面市场,而且还依仗强大的品牌资金优势,以“福满多”和“好劲道”等副品牌对中低档面市场进行封杀;其他还有以生产中低档面为主的“华龙”、“南街村”、“白象”等近百家区域性名牌,如铜墙铁壁一般将方便面市场封得“密不透风”,在如此白热化的严峻竞争形势下,中旺投资方便面,确实是凶多吉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