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王中旺心里还有一个没有告诉别人的“不相信”:华龙老总范现国能做的事情,我王中旺难道就做不成吗?憋着一股要跟华龙比一比的劲,王第一次到河南京华调料厂进调料,对方告诉他调料8000元一吨,王中旺问他有没有一万元一吨的?厂家很是奇怪,这个人怎么跟别人不一样?中旺的解释是:8000元一吨的,不比华龙的调料好,消费者为什么买我们小厂家的?就是跟人家差不多我们也死定了,所以我要价格比他们高出两个档次的调料,让消费者一吃就感觉出好来,从而成为回头客。凭着好吃不贵、质优价廉的产品,中旺首先在山西市场打开了销路。
中旺将“三太子”作为方便面产品的品牌,目的是借势当地妇孺皆知、在民间广为流传、耳熟能详、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头戴金项圈、脚踏风火轮的“哪吒三太子”。“三太子”一开始也就将市场定位于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工薪阶层,并响亮地提出“三太子·挑战者!”的广告语。
这被华龙董事长范现国视为笑话:“‘三太子’就叫‘三太子’吧,还叫什么‘挑战者’?你一条三万包的小线儿跟谁挑战嘞?”不过,他显然低估并忽视了对方的存在和生命力,没过多久,中旺就在市场上发起了进攻。
早在中旺建厂前的1998年年底,一款名为“双胞胎”的方便面产品(同样价格两个面饼,可以干吃也可以泡吃)在中低档市场初露端倪,多数大企业对此不屑一顾。当华龙的员工向领导反映这个信息并建议生产时,却被领导拒绝:这是小公司所为,我们大公司怎么跟他们小厂家学呢?如果学习它们,我们不就跟他们一样了吗?
中旺却看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毅然全力上市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如此,中旺公司还通过调整产品净重、料包、包装规格,倡导返利,提出进货奖、累计奖等差异化竞争,并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一度曾成为平价面市场的领跑者。“双胞胎”这个产品促成了中旺的成长,中旺虎口夺食,拿下了华龙的老根据地晋冀鲁豫的许多市场份额。中旺创立15个月,也即到2000年年底,中旺单月的销售额达到了1000多万,全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后来中旺又推出了“一宛香”中档面产品和品牌,从口味到价位上都找到了不错的市场感觉,实现了快速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