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大一统的品牌策略将最终导致“品牌形象模糊”的悲剧,重导沙河王等的覆辙。
从以上几个徽酒的强势品牌来分析,主要还是传统的白酒文化定位模式,如窖文化、贡文化等,没有提炼出高的品位内涵和创新的品牌概念,也就总是高端产品价格上不去的一个方面。而且这种定位本身还有一些危险,如窖文化打不过国窖——泸州老窖,高不过国窖,这也就为它的市场全国化打了顿号。
5、重点培养决定80%市场的20%重点品牌
突破包围圈是在于最锋利的点在最前面即必先有最凸出的部分挺出带路。经济学法则中的80/20帕累托法则大家已不陌生,即关键的少数决定普遍的多数,关键的少数对于提升整体的影响力具有强劲的带头作用。历史上的著名徽商对于徽商整体影响力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如汪应享、胡雪岩等。
今天的酒业中,重点品牌的重要性从川酒和徽酒的权衡搏弈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以川酒为例,川酒“六朵金花”所占比重对于川酒一统天下功不可没。2004年,川酒六朵金花全年的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川酒总量的59%、85%、92%。其中,仅白酒大王五粮液的销售收入就达到138.10亿,占全国白酒销售总收入的22.56%;而每朵花都带动了一大片区域、一大帮小品牌的发展,由此可见重点品牌对于振兴区域经济及区域品牌所起的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安徽的几大强势品牌已经基本形成,如古井贡、口子窖、高炉家、迎驾贡、文王贡、皖酒、老明光等,那么,安徽的几朵金花又在哪呢?所以,如何让强者更强以带动其它?首先就是要让强者更强。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市场资源优势对现有优势品牌的支持以及强者之间共同进行区域性的市场拓展则是对于徽酒品牌提升及整体突围必将是大有裨益。
6、用机会搏弈理由的整合传播推广
在中国白酒业内,素有“四川成会造酒,安徽人会卖酒”,似乎也道出了一点徽酒能够雄才大略而一统天下的内涵所在。而现实的市场也似乎说明了安徽人在酒类销售方面的独特文化。以广东酒协为例,十个人中有五个是安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