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武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时

   2023-05-12 互联网3610


  中兴:争取局部领先

  武器:重点与日、韩企业进行OEM/ODM合作;发展重心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市场

  风险:无法迅速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比起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华为,中兴通讯目前仍以国内市场为主,借此来弥补在研发实力上与华为存在的差距,这种相对保守的策略被认为是“以差异化逐步实现由跟随向超越的质变”。在产品策略上,中兴重点与日本、韩国企业以OEM/ODM的方式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营销与服务网络,快速推出产品以获得收入增长。

  2003年,中兴通讯海外市场的销售额约为6亿美元,刚过华为的一半,其发展重心也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的肯尼亚、刚果等。但应当指出的是,一年前中兴在海外的销售只有2亿美元,它实现的是3倍的增长。

  中兴通讯前任董事长张太峰曾经说过:“中兴和国际大企业的整体实力比尚有很大差距,对方的销售额是几百亿美元,我们则是几百亿人民币,要年轻的中国电信企业在技术上全面领先那是勉为其难。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发展策略,做到局部领先,在点上有所突破,特别是在实用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扎实。”

  而在中兴现任总经理殷一民看来,在无线网络及第三代移动通讯领域,中兴都已经走到了前列:2003年,中兴自主开发的GSM蜂窝移动通讯系统在海外有了“爆发式”进展,全年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中兴CDMA设备也已经进入全球20多个国家,全球用户容量超过900万线,成为海外销售数量最多的中国CDMA设备商;同时从WCDMA和CDMA2000两个方向研发3G。“局部领先”策略虽然眼下还不足以使中兴一举脱颖而出,但它正在逐步缩小与华为的差距,起码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2003年中兴销售额251亿元,直追华为的300亿元。

  IT:后来者的艰难跋涉

  IT业被公认为是最具全球化特征的一个产业,但也正因为此,与家电企业相比,国内IT企业的国际化面临的困难更大,要走的路也更长。家电相对于IT是个更加成熟的行业,其核心技术的溢出已经非常充分,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不受制于人。在冰箱、彩电、空调、微波炉的研发方面,国内企业已经“出师”多年,而且家电研发领域的竞争远没有IT领域那么残酷。技术创新上不落后,成本控制、规模化又有优势,所以海尔、TCL、格兰仕等家电企业的国际化走得远比联想、用友、神码等IT“硬老大”、“软老大”更稳更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