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武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时

   2023-05-12 互联网3610


  1996年,华为为和记电信提供了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从中获得了一些和国际企业合作的经验,这可以视为一次迈向海外市场的练兵。此后华为的眼光盯在了发展中国家: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4年后,在俄罗斯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2000年,华为大举进入亚洲市场,先后在印度、印尼、泰国、孟加拉、柬埔寨、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打开市场,成为亚洲最主要的GSM/CDMA系统供应商。

  从2001年开始,通过与欧洲知名代理商合作,华为终于开始对发达国家市场有所动作,其生意先后做到了德国、英国、法国、葡萄牙……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终于获得了欧洲主流运营商的认可和市场的回报。

  2003年华为销售额317亿人民币,其中约有84亿(10.5亿美元)来自海外市场,这个数字占到了全部销售额近1/3,完成了从完全面向国内市场到以国际市场为业务增长重点的转变。同年,销售额数倍于自己的思科的知识产权诉讼,以及与3Com组建合资公司就是其国际化的直接反应。

  但必须承认,在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北美市场,华为仍然束手无策,除了少量电源等低端产品,主流产品至今仍难以打入。作为至今为止电信企业里为数不多的非上市公司,华为的国际化要面对比别人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在寻求合作伙伴方面。华为一位主管国际市场的副总裁曾表示:“国际市场关系着华为的前途,我们将不遗余力去成功占领它。预计在未来的一两年,华为海外市场将超过总销售量的40%。”令人遗憾的是,华为的净利润水平并没有随着国际市场销售的提高而上升,而是从2000年的58亿元和2001年的28亿元下降到了2002年的9亿元。有业界专家指出,居高不下的营销成本已经成为阻碍华为下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此外,过于投入海外市场也使华为错过了迅速崛起的小灵通业务,这不能不说是华为在2003年的一个遗憾。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和32个分支机构,并且在美国硅谷、印度、瑞典等电信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先后建立了5个研究所,华为何时才能像海尔一样将这些分支机构真正变成企业在海外的桥头堡,实现研发甚至制造的本地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