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武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时

   2023-05-12 互联网3610


  告别了“出口创汇”这个早期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目的,现阶段中国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正在致力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在产业下游分一杯羹。当今天的弱者积极主动地把自身变革与产业大势相结合,敏感于随时可能到来的机会,从未来竞争的角度潜心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当国际化不再是一种形式、一场运动、一个潮流、一段时尚,而是一个通向理想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则世界迟早会向他们走来。

  “弱者”的22种武器

  家电:全球竞争的时刻来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几年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在这些已经崭露头角的企业当中,中国的家电企业是这支队伍的先锋、主力……

  在几年以前,“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就散见于世界各地。但是,那个时候,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并不明显。而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完成了跨出国界的第一步,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同世界巨头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这个时候的竞争方式也不单单是产品的输出、资本并购、品牌经营,中国家电企业让很多跨国企业感觉到了压力。不时的有人在提醒:留意中国的家电企业,留意中国品牌。

  需要留意的也许不仅仅是海尔、长虹、TCL、格兰仕等中国的家电品牌和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家电企业在更深的一个层次拼杀全球大市场的努力和尝试。屡次受困于国际大企业以及技术联盟的标准、协议,VCD、DVD种种国际标准无形中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掘国际市场的一副枷锁。中国家电企业以及其他关联企业在2003年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了大反击。“闪联”、EVD等标准纷纷出台,尽管抗衡国际巨头的前景现在还不十分明朗,但是背靠着国内大市场,“中国标准”无疑给中国家电企业增添了一分胜率。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家电行业企业已经初步度过了入世后青涩的磨合期,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虽然时有反倾销诉讼、知识产权纠纷等不利的消息出现,但是从其应对的态度和路径来看,家电企业在类似的案件中已经初步表现出了一种从容。更为可贵的是,这些企业在国际大市场中已经找准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