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武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时

   2023-05-12 互联网3610


  电信:赶在成本优势削弱之前

  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已不再是国际市场上的小角色了,它们正奋力在国际电信市场上跑马圈地。2004年2月,华为、中兴这两大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先后从国家进出口银行获得了金额为6亿美元和5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额度,这条消息使得一向低调的中国电信企业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比于其他行业,电信领域的垄断和寡头竞争已经形成并且十分稳固,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造就了一批拥有强大实力的中国电信企业,包括华为、中兴、UT斯达康、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按照全球第2大IT展会SMAU(国际信息电信技术与消费电子博览会)执行总监Maurai的说法,中国通讯企业将是未来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但不可否认,随着电信网络建设逐步推进,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的增长速度已趋于缓和。据统计,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已经从2000年的24.9%,快速下降到2002年的2.1%。与此同时,加入WTO后,以思科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电信企业的进入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内外交困之下,中国的电信企业们已经不可能继续偏安于本地市场。2001年7月,上海贝尔被阿尔卡特公司以50%+1股的模式控股,使一家国有控股的合资企业变成了一家跨国公司的控股企业,由此获得了进入全球市场的有利条件。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如华为、中兴以及后起之秀UT斯达康,作为中国电信的第一阵营还在进行着艰难的海外战役。当成本优势将逐渐不成为优势的形式下,他们的“武器”还有哪些?国际市场对他们来说是新的增长点还是难以走出的困境?

  华为:农村包围城市之后

  <武器:沿用“农村包围城市”;推进产品研发的国际化,成立国外研发机构

  风险:居高不下的营销成本;国内外两线作战的资源配置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败多胜少、逐渐有胜”来形容华为的国际化之路,而他所采用的手段则可以用“农村包围城市”来概括。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