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革新、创造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继承,没有继承就不能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继承。孔子提出来的“因革损益”就包含着继承(因)、革新(革)、扬弃(损)和创新(益),创新就是不断增加新的东西,扬弃、减少过时的、个别的、没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任何文化都是在因革损益的过程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也必然是这样,因此,要发展当今的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同样需要困革损益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儒家的“德治”思想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我国的管理科学,只有扬弃旧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才能有所发展。
一、儒家学说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
研究儒家管理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为建立、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服务。长期以来,对儒家思想进行阶级分析,认为儒家思想是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是为“封建主义”、“专制主义”服务的,因而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言。在今天,仍然有人一说起儒家思想就愤愤然地把现实生活中的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官僚特权、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权权交易等腐败行为都归罪于是儒家思想的作祟。这种左的观点不利于科学地、辩证地评价儒家思想,从而不利于弘扬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但是,为了创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必须要对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管理思想采取因革损益的态度和方法,加以继承和弘扬。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学者不顾“左”的思想的干挠和非难,开展对儒管理思想的研究,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建立、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1997年12月上旬,香港城市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97华夏文化与现代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我为大会提供了《儒学文化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一文,拙文对儒家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