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我们对儒家“德治”局限性的初走分析,儒家的管理思想还有不少的局限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如果说儒家的管理思想是合乎现代管理的,完全科学的,那是不合乎逻辑的;当我们在分析儒家“德治”管理的历史局限时,不能陷入全盘否定儒家管理思想的片面性。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的科学观点,分析和评价儒家的管理思想,继承和弘扬其精华才是正确的方法。这种继承与弘扬不只是在学术探讨中,更重要是在管理的实践中,去总结、去革新、去创造、去检验,走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之路。
总之,任何管理不能不讲道德性,不能没有自律与自觉,没有道德自律的管理就不成其为管理,但是又不能把道德在管理中的作用绝对化、唯一化。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建立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与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的意识形态。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念、道德选择、道德行为受生产力状况的制约,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当然,一个民族的道德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制约和指导人们的行为。道德作为人的行为的一种规范,是人类所特有的,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人类社会的文明、理性、和谐、协调、有序,道德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人的意识和行为没有道德的规范,人就会变成禽兽。作为现代管理,一方面不能忽视管理的道德性,不能忽视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和提高,不能忽视道德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硬管理”,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任何管理所必须的。因此,把自律管理和他律管理结合起来,才合乎时代的要求。
三、为创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而探索
认真学习、正确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把它和我国传统的管理理论、方法结合起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们的共同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确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国现代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建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即是说,在学习外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时候,不能照搬,必须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吸取其优点和长处,然后加以提炼创新,创立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