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治”渊源于我国上古社会中的氏族公社内部管理原则,周公强调“敬德保民”是儒家“德治”的雏型,孔子发展了周公的思想使之成为系统的“德治”理论。所谓“德治”就是把氏族内部亲情管理原则推广到国家的行政管理中去,因此,“德治”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孝悌”,其次是“爱人”,再其次是“忠恕”。把“仁爱”之心推广到国家管理中去的方法就是教化,使之应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手段来进行管理,这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管理方式。“德治”反对用残酷的刑罚、暴掠的手段来统治百姓;对犯罪者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改恶从善,改过自新。为此,我们应该在管理中认真研究、吸收和借鉴儒家“德治”管理中的亲密原则,即“爱人”、“敬人”、“忠恕”。今天,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的觉悟有了很的提高,人的价值追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强制式、强迫式的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凑效了,并且还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实行以人为本的文明管理才能合乎时代的要求。那就是要怜爱职工、尊敬职工、相信职工,通过教育,提高职工的觉悟,使他们自觉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自律式的管理放在首位;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为了管理的有序和利于职工积极性的发挥;管理者权威的发挥不只是光靠行政权力,更重要的靠个人的人格影响力;上下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都要相互尊敬、相互关心、相互协作。通过互敬互爱的教育,培育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和和谐的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儒家“德治”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教育,肯定教育是治国安民之本。这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最大的优点,最基本的特点。我们应该吸收儒家重视教育的思想,每一个企业或者管理单位,不要把教育只看成是社会、国家的事情,而应该看成自己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针对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的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再教育或技术培训,一个有长远规划、有雄心的企业尤其应该如此,不少国外的大企业都是如此。在国内,有的企业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企业虽然想到了,但是,力不从心;或者有的企业目光短视,只顾应付目前的局面,没有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国的企业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站有一席之地,人才是关键,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儒家重视教育,使其我国灿烂的文化连绵不断,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不能因为我们民族以后落后了,就因此而否定我们民族的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本,也是企业发展之本,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