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麦肯锡调查表明,有6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宁愿多花钱,也要去购买治理结构良好企业的股票,机构投资者也愿意为治理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多付出28%溢价。因此成功的股改能使银行升值,失败的股改会使银行贬值。要使银行股改上市卖一个好价钱,就要解决人们三点担心:
一是担心银行股改不是“改制”而是“改装”,外面装饰很漂亮,看上去很美,但内部“零部件”改动不大,怕“穿新鞋走老路”;
二是担心银行股改不是“中国造”,而是“泊来品”,公司模式是英美市场监控模式,德日内部控制模式和东亚家族控制模式的“混合物”,考虑中国国情不够,怕“水土不服”;
三是担心银行股改“车”造好了没“司机”,让拖拉机手驾驶宝马车上高速,断送了公司制度的“一世美名”。
造车的、开车的、坐车的、管车的,对“好车”的标准见仁见智,但人们更希望的是“公司治理”要找到一位好“司机”。
让“司机”头上戴个“紧箍咒”
“公司”作为一个法律上的人,被赋予了人格化,但公司实际上是一个组织,这个法人组织就是公司。“治理”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指控制、引导、操纵和统治的意思。公司治理是英文直译,日本称为“统治结构”,香港称为“督导结构”,台湾称为“公司管控”。在国内“公司治理”的英文还有的翻译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等。总之,公司治理是一门从法律学、经济学、财务学、会计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司企业组织运作的形态、管理、架构、流程和模式的学问。概括来说,有如下一些观点。
1.制度安排说
钱颖一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立和实施激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