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关键是要找个好“司机”

   2023-03-08 互联网4690


  马克思是这样描述早期资本家:“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要灭亡的就是这样的资本主义,其实,这样的早期资本主义,确实在西方国家已被消灭。

  要么改革要么灭亡,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抗拒这一规律,后来就产生了以发达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美国财务管理模式和以发达银行制度为代表的日本财务管理模式。

  2.股东利益最大化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完全由市场监控的模式。从所有者来看,个人股东居多,股权比较分散,股东关心的是股票的价格但并不关心公司经营,一般不直接控制企业。从职工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比较发达,员工和企业之间没有稳固关系,员工不关心企业长期发展,只关心当前的工资和奖金的高低。从债权人来看,债权人与企业是一种契约关系,企业好银行就贷款,企业不好银行就不贷,借钱不还就上诉。从政府来看,美国政府认为,管得越少就是管得最好,政府不干预企业,企业依法行事就行。

  在美国是一个崇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股东利益高于一切,而职工、债权人和政府只起很小的作用,致使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并且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是他的“上帝”,公司的一举一动,一点业绩或一点瑕疵都可能影响到“上帝”是用“手”还是用“脚”投票,一切为了“上帝”的意志就成为公司的神圣使命。

  明确提出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这对我们银行职员和管理者树立股东意识、回报意识、打工意识,实现银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的目标,既目标清晰具体,大家又听得懂记得住,合乎国际主流文化,容易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理解和接受。因此上市银行使用股东利益最大化未尝不可。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目标的不足和局限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