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现在领奖台的营销副总们,在他们风光的背后,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在中国企业普遍没有迈过营销关的今天,除了CEO之外,营销副总裁往往被认为是企业里“地位最高,诱惑最多,处理上下左右关系最复杂,待遇最好,任务最重”的一个群体。也是被认为注定有完不成任务那一天的群体,因为,如果成绩好,上面希望更好,于是任务越来越重,直到完不成的一天;成绩不好,更需要换将带来改变,永远面临着“数字”的高压和考量。漂移和不稳定,是营销副总的职业属性之一。在动荡的企业环境中,营销副总的任职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之后往往就城头变换大王旗,能“长寿”的少之又少。
那么,除了业绩这个表象外,他们最困扰、最痛苦的问题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无法对老板直言的苦衷?他们风光的背后,生存状态如何?
为业绩评价而战
营销副总接受业绩数字的“硬”考量的背后,则是他们与企业永远说不完的业绩评价问题。对业绩不断上升的营销副总而言,也许数字就说明了一切。但对大多数业绩不好不坏的营销副总而言,他们也许就不得不经常为业绩评价问题而战。
一直因当年科龙亏损而背着业绩黑锅、被外界认为是空降失败的著名营销副总裁屈云波在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营销副总的业绩压力是最痛苦的,而影响业绩的因素很多,包括公司自身的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整体能力,而非单纯的营销能力,也包括外部市场需求是增长还是衰退,对手是否强大。“实际上,营销副总裁最困惑也是最痛苦的是内部沟通,是如何说服以董事长为代表的董事会和以总裁为代表的管理层,公正地评价营销副总裁的业绩。”屈云波说。屈云波认为,由于董事会和管理层大部分人并不真正理解营销,而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低,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感觉来评价营销副总的工作,很容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屈云波发现,总裁与营销副总合作愉快的,大都是一把手懂一些营销。为了让公司上下均理解营销工作,屈云波在科龙主管营销期间,定期请老板,还有研发、生产、财务、行政的一把手,亲自下市场,到市场的第一线,一年去三五次,看看对手到底有什么行动,广告商、经销商、一线员工、消费者有何抱怨,好听不好听的都知道一部分,让非营销系统的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营销的问题,以便他们更深入理解营销,能更客观地评价营销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