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缺领袖天分 照样成新科首富

   2023-03-08 互联网5040


  在当时的创业环境下,施正荣对于除技术以外的业务没有经验,当然更谈不上熟悉经营企业,但施正荣从建厂、技术、市场、管理,一系列的问题都得亲自操心,这对于以前只关心技术的施正荣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创业、管理中付“教学费”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尚德的第一笔资金几乎全部用于购买设备。为了生存,施正荣曾经让员工把进口的硅棒切割,变成内销的产品。另外,施正荣还动过生产热棒的念头,这是一种借助地热来调节温度的高科技产品,与太阳能电池并不相关。“那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施正荣曾经的合作者、小天鹅原副总经理徐源说。

  “你有没有看过《基业常青》,那些伟大的企业家在这本书里说了实话。”施正荣说,“没有哪个企业创业之初就说自己有如何宏伟的计划,第一步讲的永远是生存,工资怎么发下去,这个难关过去才能考虑下一步。”施正荣在创业的道路上,并没有走不同于常人的路,同样也是一路荆棘。

  直到今天,施正荣还是把自己看成一介书生,认为自己的专长主要在技术研究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创业只是为了让技术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第二部分:高智商但缺乏领袖魅力的领导者

  创业先期施正荣就想到了创业的艰难,但管理经验的缺乏,领袖魅力的缺位,每一波挫折都足以斩断创业之路,而且挫折来得如此迅猛。

  除了创业团队的分裂,还有创业伙伴的逼宫——甚至有被取而代之的危机……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但也揭示了施正荣在情商管理方面的缺失。

  创业团队的分崩离析

  施的创业方向严格建立在自己的技术专长方面,但熟悉产业和技术专利代替不了创业中必然的琐琐碎碎,例如团队、管理、市场、销售等等。没有一个强大的创业团队领袖,很容易走弯路。即使智商高如施正荣也避免不了。施正荣心里很明白,做任何事情是需要时间的。惟一被他错估的是,这段时间是由无数的困难和挫折连缀而成。从2001年5月份开始到2003年是施正荣非常困难的时期,除了资金的匮乏,还有创业团队的崩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