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缺领袖天分 照样成新科首富

   2023-03-08 互联网5040


  创业第一难在于资金,这是很多创业型公司的共同特质。尚德刚开始的时候厂房很小,并没有如同它的项目先进性一样区别于一般做太阳能热水器的民营企业。在最艰难时,尚德甚至有两个月发不出工资,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才渡过难关。甚至一个人民币2万元的工程合同,在建设过程中,款已预支一半的情况下,工程公司员工冲进施正荣的办公室逼债,扬言搬走设备抵款。

  2002年公司销售1000多万,亏损了700多万。2003年更是遭遇了企业管理的瓶颈期,“队伍大了,需要考察、磨合、优化、培训。也许外面有很大的市场,但对公司来讲空白点很多。销售经理换了一任又一任,销售量逐渐扩大以后,资金就更加困难。为了获取银行贷款,能抵押的已经全抵押了,加上那年还有‘非典’。”尚德副总经理张维国的回忆中充满感慨。

  施正荣说:“从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我都带头只拿四分之一工资。”而施正荣少拿工资也没能挽救分崩离析的创业团队。

  这些形于外的创业艰难当然不仅施正荣碰到,但他却是成功创业的人里,少有的缺乏凝聚力的领导者。网易的丁磊、阿里巴巴的马云,还有盛大网络的陈天桥,等等,每一个如今风头正劲的富豪,当年都遭遇过资金匮乏、商业模式瓶颈等等创业难题,但几乎没有人因此而遭遇创业团队成员的离弃。

  除了销售方面的经理人频繁更替,施正荣在领导创业团队时也明显缺乏核心凝聚力。2002年12月以前,尚德亏损,施正荣说,带回来的两个博士,跟他一起创业的骨干都纷纷离他而去。

  在尚德最初的“嫡系”创业伙伴只有四个人:曾和施正荣在澳大利亚共事五年的张凤鸣博士、澳大利亚销售人员泰德、两位扬中老乡、也是曾经帮助他落户无锡的功臣——杨怀进与徐成荣。2002年至2003年间,这四人相继离开了尚德,现在四人都在从事光伏电池行业,并成为施正荣的竞争对手。他们可能认为施是一个科学家,经营不行。“人各有志,终究不能强求。”施正荣没有挽留。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