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要相助不要相轻
“什么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利用对手的优势和资源帮助我发展。”施正荣这样形容自己所做的事情。施正荣除了和竞争对手共同做大市场,和同行的密切技术往来是技术不断更新的保证,而和同业间的密切合作,则是吃饱肚子的前提。
“全世界主要的光伏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都是我的校友。”施正荣说。除了校友资源,施正荣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有非常紧密的合作,首先是高层互访。施正荣的导师马丁·格林教授每年要来中国一到两次,施正荣的大师兄威廉姆士教授来得更频繁,主要是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尚德也派人员到澳大利亚进修。澳大利亚也有太阳能光伏专业的本科生,每年要派十名左右的大学生到尚德公司实习。这是作为一名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家的先天优势,别人无法复制。可以复制的是,在职场上和同行间,尤其是同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任何时候任何人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技术型创业者更是如此。
权威证券机构法国里昂证券(亚洲)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两年,硅料供应紧张是太阳能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如果其中某些公司无法获取足够的原料供应,将会造成盈利增长波动的风险。
施正荣从事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项目,就是把太阳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转化为电能,这个项目的上游是晶体硅制造业,下游则是太阳能设备商。卖给下游产品不是问题,“对于太阳能电池公司来说,目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关键不是生产能力与销售问题,而是是否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高纯度硅材料。”施正荣的团队对于产业发展的瓶颈有着很清醒的认知:原材料对太阳能公司的重要性犹如“粮食”一样。
扮演一个产业链上良好的合作伙伴,对于事业的成功事半功倍,施正荣的做事原则是帮到别人才能帮到自己。在3年前,当时原材料还不紧张,施正荣就参与援建了两家硅棒切片厂,并无偿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如今这两家工厂生产的硅片全部供应给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