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国际化 联想演奏变调神话?

   2023-10-05 互联网2140
核心提示:把联想正在大踏步的国际化说成是陷入困境?看起来显得匪夷所思。有人说了:你看看目前发展壮大的联想,不就是最有力的反击嘛。 

把联想正在大踏步的国际化说成是陷入困境?看起来显得匪夷所思。有人说了:你看看目前发展壮大的联想,不就是最有力的反击嘛。

  的确,在当时的体制下,联想能从一个中科院下属的小公司成长到今天的规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民族产业的一面旗帜,但不可思议的是,关于联想的道路之争这个被称为“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一直就不绝于耳。

  有人说,理论上,联想当年在整合“贸工技”的同时,并不妨碍安排一支小分队长期跟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对这个行业的生存肯定大有帮助。

  但是联想没有。

  但是联想即使这样做了又能怎样?中国人的技术一直处于这个产业的下游。这是事实。

  事实似乎只有一条路。

  西方人都信奉这样的逻辑:当一件事只有一个解决方案时,那么这个方案肯定是最糟糕的和最失败的。

  于是,联想就循着这条道路走到今天了。

  对IBMPC的并购,是联想在战略“骑墙”困境和竞争对手压力下的“孤注一掷”?还是柳传志个人的一次“赌博”?

  谁都不能否认联想的成功,但人们更关注的是成功之后别过早地衰败。

  “联想”想太多

  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差里

  后来的情况表明,香港联想的成立似乎并不应单纯解释为联想集团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必要措施,而更像是一个日后进行资本运作和利益转移的平台与工具。

  联想收购IBMPC事业部,至今是中国IT业的一件大事。有人说,这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出去”的另一个里程碑;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已经陷入战略“骑墙”困境的联想在经历“多元化”战略受挫后的一次方向上的尝试;更有甚者尖锐的指出,或许这只是作为上市公司的联想迎合资本市场需要故事和卖点的一次赌博。

  国际化,柳传志和联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十年:“技工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