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联想能在90年代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首先是全球IT业大发展的整体行业背景,在这10年中,IT市场的规模在高速增长——得益于技术创新加快和成本价格稳步下降,PC普及率的提高使市场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就是在“蛋糕”不断变大的时候,所有的厂商都从中收益。与联想一起在PC领域同期成名的例子还有福建实达和南京同创。反过来说,只有当市场增长变缓,竞争更加激烈的时候,企业是否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显示出来。
而笔者的观点是,联想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业绩主要应解释为,联想在1994年的关键时刻,扛起了民族计算机产业的大旗并因此获得了政府采购的支持,而不应该解释为联想拥有以技术为支撑的品牌的价值。
尽管无法获得更详细的销售数据,但1994年联想PC在关键时刻的最大订单来自某一政府部门的采购的事实是无法否认的。从那以后,随着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的推进,联想PC的主要客户依然是政府和国内企业;而在家庭电脑市场上,品牌机的份额本来就不大,而联想的品牌似乎也没有理由获得品牌机中最大的份额。
但在90年代以来,PC技术的趋势是核心技术集中于芯片和软件,PC行业已逐渐从高技术高利润走向低技术(通常的说法就是“攒”)和低利润(没有了技术门槛,行业的进入者会使竞争更加激烈,使全行业的利润下降)。
应该注意的一个事实是:以前的联想是很有研发能力的,并有了不少对公司的销售和品牌有重大贡献的研究成果,比如汉卡和微机两代拳头产品。并且还顺应计算机和通信融合的技术发展趋势,开发出程控交换机(联想其实与华为同时进入通信市场,并且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华为好)。此外,联想已经建立起ASI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推出了联想OFFICE下金融平台软件LXBS,自主开发的激光打印机也取得了成功。
如果沿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联想的前途将不可限量,因为联想正在逐步向掌握IT业的核心技术方向进军,而中国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国内市场以扶持自己的民族计算机产业。但随着1995年技术带头人倪光南被联想解除职务,研发队伍也随之基本解散,技术积累也就相应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