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威汽车:4年利润狂涨12倍的红筹传奇

   2023-10-05 互联网2170


  骏威投资重组几乎就是为了迎接日本本田汽车的广州合资案而来,也是为合资企业的未来而设计。在此之前,广州在11家国际汽车企业中选择日本本田,对其寄予振兴厚望,骏威投资也充满想象力。

  作为重组的第一步,1996年,广州市调整汽车工业机构,他们以原广州标致为主体,把羊城汽车、广州客车厂等66家全资或控股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了广州汽车工业集团。

  第二步,成立离岸公司剥离不良资产。1995、1996年骏威经营出现困难,但还持有惟一在广东省内开办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牌照,仍然非常吸引人。第二大股东越秀企业为挽救骏威投资,不断向内注资,1997年年初将持股量从原先的18%提高至37.1%。

  1997年重组开始后,越秀企业和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分别用旗下全资附属的雄华投资公司、中隆投资公司以51%和49%比例成立一家离岸公司NEWMANOVERSEASLTD.(下称NOL)。随即,越秀企业和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把持有的骏威投资股份剥离到这家公司,使其持有骏威投资72.765%的股权。这样做,为以后的股权结构调整埋下伏笔。

  第三步,待法国标致退出,广州标致改名广州汽车集团,骏威投资控股95%。1997年骏威投资因为原广州标致的借贷拨回,获得3151.7万元利润,这是骏威投资4年来第一次扭亏为盈。

  紧接着,1998年5月7日,广州汽车集团和日本本田汽车签约,双方各投资7000万美元,各持股50%建立新合资企业,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正式成立,这是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新企业,以最小的成本、依赖投资滚动发展的策略开始,起步只有3万辆,建设规模为5万辆。骏威投资间接持有广州本田47.5%。

  故事还没有完。合资企业虽然接管法国人留下的设施,但需要投资建设新厂房设备,双方按股份比例要投入5亿多元。广州汽车集团当时负债29亿元,当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需要骏威投资出马。这是重组的第四步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