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面对挑战 何去何从?

   2023-08-21 互联网2490


  报纸媒体的新闻来源的渠道与时效性远远不如电视,与读者的互动性也不如网络、电视。报纸需要大量的纸张、人力,其复制性、快速性、传播性、新闻的广度、速度都比不上电视、网络,但是报纸最具公信力,能领导社会议题,体现社会价值的主流。调整到质报的立场,我们要面对一个大媒体环境的挑战,这么多的“先天不足”,似乎没有办法跟其它媒体相比。

  怎么办?我们在经营规模上做出调整,建构大媒体集团。目前,《中国时报》文化事业集团下辖3种报纸,1个电视台,3种杂志,2个出版公司,3个行销公司,电子部分(《中国时报》网络科技)有时报资讯等电子化服务,我们有基金会,有相当多的多角化经营,如已经开办了4年的旅行社。我们的旅行社不是台湾最大的,但是全台湾消费者回头率最高的,回头率达80%。我们还有通路行销公司、运输公司等,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事业集团。现在整个集团从4000人缩减到2200人,原因在于现在科技非常进步,很多印制部门的工作跟以往不一样,从铅字印刷到现在的电脑制作,很多人力可以节省下来。但对报纸质量保证体系——编辑部这部分,不但没有缩减,反而增加了,对于业务部分也有所增加。相对于行政、印制这部分,在大幅度缩减。“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要把所有的资源尽可能放在对报纸长久经营有帮助的地方。

  忠告:报人办报是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

  《中国时报》以新闻专业为走向,并不偏于任何一个党派,因为它一贯坚持的中立立场,目前是台湾公认最有公信力的报纸,在引导社会正面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公正性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媒体需要靠广告支撑,来维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真正的报人办报,必须有自己明确坚持的理念,社会公器意识要十分突出,要办有公信力的报纸。《中国时报》是100%的私人报,它的老板是一个典型的报人,早在1988年就辞去包括国民党中央委员等公职,全力投入《时报》的经营,他只是将办报的利润用来拓展报纸的规模,较多考虑的是怎样方便广告主的利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自己并没获利多少。但企业人办报就不同,大多数会根据自己利益的需要影响或决定报纸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报纸的正常运转和成长。报人办报的目标是树立有力的社会公器,企业人办报的目标只是为自己开拓获利的途径,这就是他们二者之间根本的区别。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