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面对挑战 何去何从?

   2023-08-21 互联网2490


  《苹果日报》没有办法在台湾立即窜升的原因是:《自由时报》连续3年花了10亿来做报纸促销,订一份报纸获一张彩券,大奖为价值1亿左右的别墅,有奔驰车100辆,中奖几率很高。用这样的模式,3年来订户节节上升,从零扩大到了三、四十万份。《自由时报》到处买通两大报发行系统,用很高的利润诱惑通路商,导致两大报的通路商部分松动。《中国时报》花了十年时间建构发行系统,《自由时报》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渗透进来。为了达到两大报100万份的发行量,《自由时报》做了订户报的大赠送后,大概冲到了30万份左右。

  与此同时,《自由时报》将免费报送到早餐店、理发厅等公共场所,对阅读率的提高帮助很大,甚至一度超过了《中国时报》与《联合报》。开始它的价格与另外两报一样,都是10元一份。1996年,随着纸价的大幅上升,在纸价让报社难以负担的情况下,《中国时报》与《联合报》涨到15元/份。三大报曾就报价调整达成协议,到了最后时刻,《自由时报》又不涨了。因为台湾的《公平交易法》规定,寡占企业不能垄断,不可以协商来哄抬价格,《中国时报》与《联合报》只能“哑巴吃黄连”,就这样形成了《联合报》、《自由时报》、《中国时报》“三足鼎立”的局面。《苹果日报》登陆台湾时,三报都通令自己的通路商一概不准接纳《苹果日报》,不允许兼办,只要兼办,就切断彼此之间的协议。因为替三报做发行,收入相当稳定,“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到现在为止,三报通路商没有一个做《苹果日报》的订户报。所以,《苹果日报》的订户发行数不到总量的1%。

  虽然目前《中国时报》分类广告的营收占总量的48%,但网络盛行后,分类广告业务已经步入“日薄西山”的境地。分类广告是靠人力一点一滴收回来的,效益低,成本高。随着各类网站的崛起,我们发现,一些广告在往网络发展,台湾目前最大的分类广告网站104一年的营收还不到我们分类广告一个月的营收,但就长期来说,也许再过5年,报纸的分类广告就会逐渐萎缩。《中国时报》找到这样一条出路:不能打败敌人,就加入敌人的行列,自己办网站做广告。今后报纸不做这种广告时,有我们的网站接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