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PalaceII计划的目标,索尼在中国不是要跑步前进,简直是要穿上旱冰鞋飞奔了。于是,无锡、上海、广东等生产基地的扩建,上海、大连、无锡研发中心的升级,背投彩电、PDP等离子彩电、LCD液晶彩电和用于数码摄像机的LCD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和关键部件的生产和研发也逐渐转入中国。
在索尼的全球供应链上,“索尼中国将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中心,也正在变成一个真正的市场和研发中心”。
印度当地媒体的报道
6月25日印度最大的在线商业杂志《DOMAIN》刊登了题为“SonyIndiatoexitaudiomanufacturinginIndia”的报道。文章认为,索尼之所以关闭在印度的生产线,是因为索尼公司发现,在印度市场视听产品的销售所得并不能够填补运营工厂所需的各项成本。文章没有对这些成本和市场因素进行进一步解释。
7月21日印度报纸《TheEconomicTimes》发布了“Sonylikelytowindupproductionfacility”一文,称索尼是受韩国品牌冲击最大的公司之一。该文认为,索尼在印度市场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索尼在印度的战略有失误,没有及时调整的市场定位以及印度当地的高额成本使得索尼无法发挥成本优势,从而在价格战中输给了韩国品牌。文章还对停产的工厂工人安置的情况做了详细报道。
索尼印度回应关闭工厂事件
7月29日,索尼(印度)有限公司公关部的PuneetChandok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21世纪》:为什么索尼决定退出在印度的生产?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个决定的产生?
索尼(印度):在2004年6月底之前停止在印度生产视听产品的决定,是索尼(印度)有限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持续运营效益计划中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可选择空间的增加,消费者应该被提供更好的机会去选购价廉物美的产品。另外,考虑到诸如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产品的领先性因素,我们认为,通过提高成品进口量的方式,更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最新的产品选择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