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高效往往建立在高投入的基础上,即一般企业所推崇的三高策略。但澳柯玛发展因具体条件决定不可能筹集到大规模的资金,只能靠有限的财力来挖掘自身的潜力。五年来澳柯玛累计投入3500万技改资金,在占地仅10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实现了年产100万台冰柜的生产能力。而按照常规,若实现年产百万台冰柜的生产能力至少需要投资350000万,需要占地面积6000O到80000平方米的厂房。这对当时的澳柯玛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实践证明他们也没必要这样做,他们的投资方式是极其有效的,有事实为证:1995年实现纯利润23800万元,到1996年l1月已实现纯利润1800O万元。这不能不说是国有企业改造的一个奇迹;
1995年,澳柯玛集团成功的经验即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重视,吴邦国副总理批示:希望将澳柯玛成功的经验在全国国有企业之中大力推广。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澳柯玛集团的成功得益于以下三个原则,即:自我挖潜改造,自我约束,量力而行。而这三个原则正是澳柯玛集团经验的核心。对此,他们是这样阐述的:
第一:坚持自我挖潜改造,小步快跑,添平补齐的原则,使产量效益连年稳步上升。
澳柯玛集团最初是依靠从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引进的已被淘汰的二手设备起家的,引进项目的失败加上企业管理的落后,使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导致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残酷的现实将澳柯玛逼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鲁总在回顾艰难历程时说:“我们应该感谢前任的失败。对于当初负债累累的澳柯玛,希望得到政府和银行的财政支持无疑是异想天开的,因而我们只能对先天不足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公司为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标,对原有厂房进行大力改造,公司在原车间内部搭起了一层吊铺,生产线不断在生产面积仅1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延伸。除关系到产品质量性能的关键部位和主要检测设备依靠进口外,其它设备完全由公司设备处自制。投资仅120万元自行设计建造的板金生产线,能加工7种不同规格的冰柜箱体,其性能远优于国外同类设备,但价格却不到国外同类设备的七分之一。经过改造的生产线生产能力连年倍增、从1990年1996年产量分别为8000台、4万台、8万台、12万台、26万台、63万台、73万台。而且,经过改造的生产线发挥出了最大效益,每平方米产量、产值、效益分别达到67台、13.3万元、2.6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