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由于自己负责的硬件业务全线飘红,宋家瑜的心情很是不错。一天早晨,他突然被IBM大中华区总裁周伟焜叫到办公室,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从第二年的1月1日开始,自己被调去负责大中华区的软件集团。
宋家瑜的第一反应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虽然软件集团已经在三年前成立,并且位列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商,但在IBM内部,硬件看起来似乎还是更有前途的一个方向。
这是六年前,宋家瑜第一次接手软件集团的场景。
2004年,宋家瑜又一次从总部返回软件集团。此时的状况,从销售业绩、发展势头上看,已大大好转。IBM软件从1999年起,连年蝉联国内软件市场的第一名;三大中间件品牌在历时9年的漫长收购后,一一被纳入旗下,与其自身研发的DB2与Websphere一起组成了完整的架构;软件集团的员工也由300多人翻了一番。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软件集团总经理”这个头衔,这时再被送到宋家瑜手上时,它的分量显然已大大增强。因为它承载着的不仅是未来快速增长的利润空间,更是IBM在后PC时代重塑霸主地位的阵地。
领先的桥
“在中间件业务上,我们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技术,对IBM这家世界级跨国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IBM拥有世界上成果最多和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实验室;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数量甚至比大多数国家所拥有的还要多。历届IBM的领导者都一再宣称自己是一家技术型公司。
前任CEO郭士纳也曾经表示,“如果IBM有自己的灵魂,那么位于纽约约克敦海茨的实验室就是它的灵魂。”所以,十几年前,当郭士纳在IBM困顿中接管这家公司时,将自己的首次公开露面选择了那里。
但对一个事物的痴迷如果仅局限于痴迷本身,带给自己的最终只能是痛苦。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当IBM的实验室研制出关系数据库、网络硬件软件、UNIX处理器等多项成果后,它们却陆续成为竞争对手的制胜法宝。IBM一次次地与广阔的市场擦身而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