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与服务的桥
“传统的IBM服务是其产品的一种辅助和延伸。也就是说,客户买的是IBM的产品,我就给你提供服务。如果是其他厂商的,对不起,请自己想办法。”
软件,长久以来作为硬件的附属品,承担了买一送一的任务。
如今,IBM的软件平台不仅要为所有的客户提供服务,而且为了给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不管客户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上选择的是IBM、微软、惠普,或者太阳微系统公司的产品。
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在开放的、即插即用的网络环境中,打破了IBM的设备整体控制权。但作为IBM,在一场新的变革到来之前,有勇气首先举起大旗,说明它这本“制定基本原则的教科书”依然在为整个行业指引着方向。
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公开统一的行业标准。郭士纳曾经对IT行业的特性作出这样的评价:“IT行业是世界上惟一这样的行业,即在该行业中,供应商只生产与自己的配套产品相匹配的产品,而不顾其他业内供应商的产品。”
客户现在需要的正类似于汽油,不管是哪个厂商生产的哪款汽车,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加上汽油汽车就能发动。
这个看似如同人呼吸空气一样简单的事情,却有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我们要和其他领域里的老大合作,而绝不是竞争。”宋家瑜的话道出了IBM软件集团的发展方向。
“软件即服务”也成为IBM领导的这场变革的核心:没有软件的硬件如同一堆废铜烂铁,所有的软件归根到底只是一项服务。
为什么IBM的OS/2系统被微软的Windows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因为“个人消费者并不太关心高级但却又晦涩的技术容量问题,他们想要的就是个人电脑要容易使用。”
企业也同样如此,虽然他们拥有强大的软件技术力量,但这一切只是为商业服务。未来,企业将不再关心某个品牌的软件具有什么功能,只会发出一个简单的指令,“我需要这样或那样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