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少管理就是真管理

   2023-07-11 互联网2810


  到1998年底,当六和盘点此次降价行动,非但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整个集团的效益利润都大幅增加。

  最重要的是,由此六和声名鹊起,市占率大幅增加,从而真正成为饲料行业中的一支劲旅!

  对1997年底六和领头的“大降价”行动,直到现在许多同行业人士都记忆犹新,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对此举给予了大力的抨击,斥责为恶性竞争的典型,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是饲料市场的“价格屠夫”。

  而从那之后,六和的产品价格就一直保持在同类型产品价格最低的位置。

  少规章制度的管理

  与大多数企业相比,六和管理上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情还有许多。六和集团有关部门的人士表示,“许多企业来学习时总问我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管理制度规章?给我们拿回去学一学。每次我们都只能抱歉说,好像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规章制度。”的确,任何人来到六和,第一个感受是其规章制度实在是少的可怜。

  虽没有制度的约束,但六和的员工却是异常积极。例如六和下属的业务员为了推广饲料,甚至可以做到去串户的营销,与农户达成一种水乳交融非常亲密的关系。鲁中片区营销专员李金森表示,对于业务员,他们基本采取放开式的管理,根本没有什么强制性的要求。“基本靠业务员的自觉。我们没有上下班打卡制度,没有硬性的规定每天要拜访多少用户,对于拜访表格,串户调查表,更是从来不检查。”

  而之所以这样做,据说是因为考虑到人的本性。“人家来六和本来就是来赚钱的,而这里收入的多少完全是与其业务量的大小相关的,因此还是发挥各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好。”

  “当然也会出现有人比较懒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李金森表示。

  虽然李金森描述的六和“粗放式管理”,与企业界流行的“精细化管理”大相径庭。但孙承博表示,六和的企业文化本就是对严格管理不以为然,认为许多企业已堕入误区,“过多把管理用在了管理上”,而这样的管理,反会大大增加人员的管理费用,造成了机构的臃肿浪费,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