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少管理就是真管理

   2023-07-11 互联网2810


  低价的成功

  成立于1995年的六和集团,成立伊始就面对激烈的竞争,当时国内饲料产业的大鳄,如正大、希望系等早已布局完毕。六和集团之所以杀出重围,相当原因是其祭出的“低价策略”。六和在饲料界被称作“价格屠夫”,它以在区域市场采取贴近终端、服务营销、微利经营的策略,快速在山东做大。

  由于成本优势,六和产品价格之低廉是相当知名的,六和的低廉产品甚至改变了许多养殖农户的饲养习惯。以前,许多农户喜欢购买半成品的预混料,然后再添加一些原料混合喂养牲畜禽类,以降低成本。但如今绝大多数养殖农户,尤其是鸡饲料用户都使用全饲料,因为使用六和的饲料,价格绝不比自己调配的贵,而且更加方便。

  但是六和价格低廉的原因,却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故事。

  那是在1997年,那一年各种流行的禽病疫情接二连三的在山东省内爆发,大大打击了山东省的养殖业发展。当时的六和董事长张唐之在10月份的六和总经理经营检讨会上表示,“我们的农民兄弟在流血流泪,我们怎么还能忍心拿那么高的利润。”

  然后他便命令六和产品全线大降价,要求达到“零利润”的运行状态,“微利经营”,每吨产品降价百元甚至是数百元。

  降价后,六和的经营效益确实大幅下滑。但这种结果却逼迫着六和员工摆脱过去优哉优哉的状态,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压缩人员,将各种岗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据称,在未降价之前,六和生产每吨饲料的四项费用(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分摊到每吨饲料上要达到180元,而在大降价之后,经过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举措,每吨饲料的四项费用只有70元左右了。再加上降价之后六和的产品销量大增,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使采购成本降低,资金的流转循环速度加快(据说目前六和许多饲料厂每月的资金周转可循环三次,而业内的较好水平也不过两次)。这一切反而导致六和效益大幅增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