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

   2023-06-15 互联网3200

  这些观点,吴强深以为然。“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具备开放思想、同时具备良好素质的本土人才是首选。“海龟”对中国企业母体很难有深入认识。”实际上,用友自2004年初就打出旗帜的国际化进程最初系由海派职业经理人、空降兵何经华担纲,但何因“个人原因”在2004年年末骤然离职。董事长王文京找来的替任者,即是本土化的吴强。

  其实海信、志高、甚至用友的尝试性选择并不偶然。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在1996年进入美国市场,当时董事长曹德旺大胆任命美国人,但很快发现“财务失控”。由于美国银行资金调转与国内不同,福耀美国总经理居然可以不得到授权而私自调走资金。大吃一惊的曹德旺立即调派儿子曹晖前往主政,直到今日,曹晕仍兼任福耀总部和海外子公司总经理数职。

  英雄不问出处,是竞争性企业挑选海外少帅一大特征。比如,帮助李书福实现国产汽车出口冠军“狂想”的赵杰,做国际贸易之前是政府官员。春兰冯斌,在执掌进出口公司之前干了六年的新闻传播和公关宣传。而这一特征在江浙一代专事小商品生产的“隐形冠军”企业里达到极致。邱杨友1982年生人,进入浙江杰克缝纫机公司时只中专学历。从2002年夏季进入杰克到2004年5月成为国际贸易部经理总领海外业务,邱只用了2年时间。而董事长阮积祥“慧眼识英雄”所花的时间更短,他似乎在邱刚进入杰克后不久就“看准”了那个“貌不惊人却异常刻苦”的年轻人。所谓不唯资历,只唯实。

  站在刘庆华所说的中国企业正式开展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海外业务得到的是总部的特殊支持。在海信,公司总体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出口优先。无论多少,海外订单必须先于国内满足,成为集团内部的铁律。在春兰,董事长陶建幸给予海外业务政策倾斜。对来自海外不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国内研发部门会不论简繁,一一定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