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对外运输贸易集团(中外运)总裁张斌的采访约在早晨9点。当记者提前20分钟来到张斌办公室的时候,被告知“张总正在会议之中,请稍作等候”。9点整,记者在布置紧凑、陈设朴质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伏案疾书的张斌:全然没有常人早起工作的惺忪,相反,目光厚重,举止断然。
勤奋、严谨,这样的形象似乎与平常大而无力、散而无章的国企印象相去太远。然而更出乎预料的是,张斌的经历就是一个活标本,与记者前来想要求证的主题不谋而合。
张斌在1982年加入中外运,1988年6月便被派往中外运在海外的子公司美国华运工作,历经六年,成为公司副总裁后回国。1997年12月开始担任中外运集团副总裁,同时全权管理中外运与跨国物流巨头DHL的合资公司。2001年5月,即升任中外运集团总裁,兼任中外运-DHL合资公司董事长。
“中国大国企通过海外子公司和合资公司培养了大量国际化人才,他就是个样板。”与其交往颇密的李肃如此定义张斌。“这种人很早就到海外子公司里,学习别人的语言,熟悉别人的文化和商业环境。到了合资公司,就学人家的技术和管理。对跨国企业了如指掌,这是中国国企国际化人才的主流。”
中外运是一家天然就需要与外国企业对接的物流运输企业,张斌作为中外运海外业务领军人而最终坐上集团总裁的位置,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同为大国企掌门、陕西秦川机床集团总裁龙兴元则是另外一种样板。
龙兴元1962年生人,大学毕业后即加入秦川,在1993年由技术转做销售,1995年升任集团主管销售的副总裁。当时秦川的国际业务主要是出口,由龙兴元辖下的销售部进行。期间,龙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2001年,龙兴元升任总裁兼董事长后,加速集团国际化。2003年,借收购一家美国公司,秦川的国际化形式由单纯出口向全面构建海外渠道、生产和服务支持体系转变。而从考察到谈判、以及和并购后的管理,海外扩张的每一步都由龙兴元亲身打理,自己兼任美国子公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