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今年春节前几天在深圳和一个著名家电集团的总裁一起喝茶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TCL和联想的大赌,最有可能的收获是,为其他后来进行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所以,不用急,等一等。
在陈明健先生的同一篇文章中还写到:“在联想之前,TCL这样走过,在联想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后继者走出家门远征。”这一点,倒是说对了。当笔者听闻华为有意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上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等中国企业海外购并的消息之时,不禁想对中国的企业家提醒一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企业横扫全球,连美国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纽约帝国大厦也毫不客气地收购囊中,美国人甚至高呼“日本来了”,但最后,由于日本国内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日元升值,以及其他体制和管理的问题,日本企业迎来了沉重的九十年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在,当中国企业开始国际化之际,我们要慎思日本公司的教训。
2005年3月18日,笔者参加河北德龙控股借壳上市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后举行的盛大庆典,那是在北京最高档的商业场所嘉里中心饭店二层大厅里举行的喜庆晚宴。两年前,德龙钢铁的掌舵人丁立国先生在当时钢铁业一片欢腾扩张的喧嚣气氛中,犹豫不决于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通过建新厂扩大规模呢?还是改进产品结构生产高档次板材?当时笔者提醒这位曾经大起大落的企业家:我们办企业是为了什么?赚利润!所以,先要做有高利润的事,上不上规模,是服从于赚不赚钱的,我们不能赌未来。所幸的事,这是一位从善如流的企业家,做出了当时看来逆潮流而动的但现在已被充分证明完全正确的战略决策:不扩张规模,先升级产品。在2004年上半年钢铁企业最为艰难的几个月里,由于高附加值板材生产线的支撑,德龙钢铁逆市而动,成为业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最近两年内发生的没有“大赌”反而“大赢”的一个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