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的成功史,是中国“出口转内销”型商人的典型代表:。这类型商人,早年在中国大陆从事低附加值的商业活动完成原始积累,然后出国换身份,。有些人换成发达国家的,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和北欧,杨斌的身份就是荷兰人;有些人,如浙江,福建,广东,就换成欠发达国家的。换完身份,再回国投资和进行贸易。这种“出口转内销”型企业家,和早期依靠寒窗苦读,自费留学后留在硅谷和欧、美、日大公司里做技术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然后在1995年以后陆续因互联网和风险投资而回国的中国商人,有很大不同。“出口转内销”型商人有的更多的是市场眼光而非技术眼光,是商业魄力而不是核心能力,是政府资源而不是客户资源,是非理性发展而不是常规成长。如果看到和看透了这一点,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杨斌要去当北朝鲜新义州特别行政区的特首了。杨斌,博弈的是北朝鲜的机会,对赌的是中国的中央政府。这样的战略,真可谓是超级“大赌”,但结果呢?不是“大赢”,而是“大狱”。
不知是巧合,还是因果,就在曾鸣教授的《大赌才能大赢》专栏文章以及其他一些知名人士在媒体上接受访谈和撰写文章鼓励中国企业“大赌”才能“大赢”之际,中国企业家的大赌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最典型的就是TCL和联想。
在笔者“中国企业分析”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仓促的“全球规模”国际化》一文中(见《经济观察报》2005年2月21日第41版),笔者已经清晰地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六种类型,对联想的这种突然间“全球规模”走出去的做法,表达了深深的担忧。这是典型的“大赌”。这不仅是笔者个人的看法,也是很多人的共同看法,《财经》杂志在报道联想购并IBM的PC业务这件新闻时,文章的题目就叫《联想豪赌》(见《财经》杂志2004年12月13日第24期总第122期)。
笔者还注意到,东方高圣的董事长陈明健先生在《中国企业家》杂志2005年第1期第21页《联想正在向海外输出什么?》一文中写道:“对于联想来说,这次收购可谓一次破釜沉舟的壮举,成功则能获得中国乃至全球产业的定价权,失败则彻底失去翻本的机会。尽管前途未卜,尽管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有三星,NEC,宏基这些企业向全球扩张留下的悲壮身影,但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