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世界上专业的移动产业市场调查机构之一——美国strategyanalytics公司的统计表明:TCL手机在2002年实际生产量为639万台,世界排名仅次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
2003年,受国内市场饱和竞争的影响,TCL移动的增长开始趋缓,当年实现销售业绩1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以上,同时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
但即便如此,TCL移动的迅速崛起的意义对于TCL而言却是非凡的。它带给TCL集团的不仅仅是上百亿元的销售额,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巨大利润以及因此赢得的巨大时间与空间,这不但使TCL成功摆脱了家电企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李东生实现其战略抱负赢得了辗转腾挪的巨大空间。人们看到,伴随着TCL移动的崛起,TCL的视野开始迅速拓展,频频与国际巨头对话,加速进行产业的扩张与整合。可以说,相对于李东生而言,万明坚不但是一员猛将,更是一员福将。
系统战必胜
在TCL的领航下,在国产手机群雄的奋力拼搏下,仅仅是在两三年内,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便江河巨变,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凯歌高奏,几年几级跳:从1999年的不足2%开始,2000年达到8%,2001年达到15%,2002年达到30%,2003年更达到50%以上!这是何等令人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变化!
回顾事实是略显枯燥的,而且过度偏重于大事会让人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但透过表象事件的背后,人们都在追问:万明坚何以取得如此的成功?
对此,许多媒体、学者皆有自己的解读。有人将之归结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转移以及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爆炸式的增长。但是,如果没有万明坚们的耕耘和不懈努力,恐怕如今还是很多人将手机视为身分的象征,并在几大跨国公司提供的几款手机中徘徊。万明坚们的出现加速了这个产业的繁荣与成长,同时也以自身的作为逼着那些跨国通信巨头们不得不接受产业链转移的事实,他们甚至开始屈尊向TCL等国内移动通信企业学习市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