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价值等值线
离开价值等值线似乎更吸引人。但此一举动影响层面更深远,需要更深入了解竞争者的互动、附带风险与机会。因为沿着价值等值线移动仅影响邻近的竞争者,离开价值等值线却威胁到所有竞争者。例如某公司出品的新一代电钻马力更大,价格却不变,不仅会留住原有顾客,更会吸引其它品牌的爱用者。
竞争者可能的反应
面对这样的挑战,其它竞争者应不至于坐以待毙。他们可能会想办法改善产品功能,或调低售价。他们的决策基础包括:随主动者采取同步行动。某厂商降价,通常会引发价格战争:其它厂商纷纷跟进。某业者增加一项服务,其它业者也会考虑增加类似服务。
竞争者对策略性行动的认知。如果主动的出击对竞争者的销售量或利润产生重大冲击,将会对竞争者造成压力。这时,竞争者将根据自己对策略性行动的认知--如调整价格对销售量与利润的影响--决定因应之道。
对需求与数量分配的影响
离开价值等值线之行动幅度,必须大到让顾客留意到有改变,并能吸引他们愿意尝试。否则等于是白费工夫。
某暖气制造商得知,竞争者已降低人工安装成本5%,于是也跟着降低5%。其实此一跟进行动是不必要的。因为建筑师与营造商在计算竞标成本时,暖气安装成本仅占一小部分。具体言之,暖气安装成本降低5%,竞标总成本仅减少还不到1%,根本未引起建筑师与营造商的注意。换言之,该制造商等于平白损失了不算少的收益。
因此,经理人在考虑是否要离开价值等值线时,应评估方向与距离两项要素:
方向:离开价值等值线(降低价格或改善产品属性)对顾客数量需求弹性的影响幅度为何?
距离:为了有效吸引目标潜在顾客层,应离开价值等值线多远?竞争者会有多强的反应?竞争者采取反应行动时,我还有多少可以运用的筹码(还能增加的利益与自行吸收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