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重新定位三大领域

   2023-09-13 互联网2310


  直到1996年,飞利浦才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而此前的十年时间里,飞利浦各个部门在中国各地建立的几十家合资和独资企业早已遍地开花,旗下的各项业务获得了在其它国家难以匹敌的增长率。然而产品线过多也使得一些增长缓慢的业务不能及时退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又不能及时分配到足够资源。就像生产节能灯和生产显示器的公司,尽管都挂着飞利浦的招牌,却老死不相往来。虽然中国总部开始逐步接手整合旗下综合业务,然而“先零后整”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中央集权”并不容易实现。

  飞利浦的中国牌

  飞利浦意识到“专利纠纷”伤害了中国市场后,开始从战略上重新调整部署。2000年6月,飞利浦高层官员率领从英国聘请的律师来到中国,意欲免费为中国厂商代理诉讼,但遭到了中国节能灯厂商联盟的当场拒绝。中国企业和政府的强硬态度,让飞利浦意识到中国市场与其它市场的不同。

  飞利浦既想开拓中国市场,又在关键时刻将它作为可以牺牲的棋子,这就注定了飞利浦难以做到如其它跨国公司那样安心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为了重新夺回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飞利浦总部专门成立了由最高管理层组成的“中国政策委员会”,柯慈雷亲自担任主席。专门为某个国家成立一个政策委员会,这在各跨国公司中还不多见。柯慈雷同众高管,定期回顾飞利浦的对华策略,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从2003年9月到2004年9月,在短短12个月的时间里,柯慈雷先后四度访华,其中两次是率领全体董事会成员集体出访。外界都认为柯慈雷善于从政策中管窥商机,他曾明确表示: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确保飞利浦公司的计划同中国政府的计划吻合。2003年9月,柯慈雷访华时专程拜访温家宝总理,将飞利浦的中国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二OO四年年会时,柯慈雷连做两场演讲,其中一个论题就是“中国的和平崛起”。从柯慈雷的嘴里冒出来的,不仅有“全球制造基地”、“世界研发中心”这样的老生常谈,也有“绿色GDP”、“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概念。飞利浦不断加大在中国(特别是西部、东北)的投资力度,2003年6月,飞利浦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东软建立合资企业,高调体现飞利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姿态。2004年9月20日,飞利浦中国首席营销官上任,而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政府和媒体关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