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绕开多元化陷阱?郭认为,经商而言,很多规则相通。盲目涉足一些行业肯定会掉入陷阱。做多元化垮台的,很多是迷信一点儿,比如迷信广告,相信广告能砸出一个市场。刚开始相信自己的资金实力,后来发现驾驭不了,资金链断了。正确的是,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资金准备,相应的市场经验,技术。鸿润做多元化,先从小做起。比如环保,进入五六年时间了,虽然有很好的政府资源,但不敢轻易做大。因为进入后,发现问题很多,市场很不成熟,盲目进入者为数不少。至于做影视,80%无利可图。鸿润投资电视剧《滴血玫瑰》等,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片尾会打出公司名称,也能提高公司知名度。
这个夏天,“地产冬天”降临的消息深入人心。在炎热与冰冷中,如何健康成长,令众多地产公司焦虑不安。洞观全局的郭,正率领鸿润人力排危机,步步为营,让品牌一直坚挺下去。
配料一:
郭庆谈“地产新政”
观点一,大陆土地市场先天不足。
小平南巡讲话后,在理论上没有经过很严格的分析论证情况下,土地市场一下子放开。第一波房地产高潮随之产生,在海南,冯仑、潘石屹他们趁机掘到第一桶金。
土地市场的设计则是学香港。香港规则最根本的是,政府卖地是卖70年使用权,收绝对地租;欧美的规则是土地私有制,土地买卖收入与政府无关。政府每年简单收点税,收的是土地等级不断变化、升值带来的级差地租。
观点二,房价高是非常自然的事。
现在,中国政府也是卖70年土地使用权,收绝对地租。这表示,土地已经卖给你了。政府一次性把钱收过去了,地价高,房价由地价价值中心决定,所以房价也高。“不能简单地将居民收入与房价的比与国外的相提并论。这种比较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如果收了绝对地租,还要收级差地租,卖了70年的土地,还要每年再卖一次,“房价肯定落下来”。投机、炒作客观存在,要治理。但买过的房子,要收物业税,房子大,收的税还要更多……这意味着在一头牛身上要扒两张皮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