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企业在1997年以前还没有增值税,当时的流转环节税综合起来一般不超过6%,再加上所得税,大概在33%左右,企业的各种税费加起来最多不会超过45%,以此推算,健力宝的净资产当有40亿之多。
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资产的约1/3会被用来打点各种关系,另1/3会由于管理不善跑冒滴漏,最终至少还有1/3存在,那么这个净资产大概也有10个亿左右。
健力宝的一个原高级管理人员直言不讳地说:\"净资产不止3.8个亿,我看也不止4.5个亿,至少会有8到9个亿。\"那么,剩下的资产跑到哪里去了?
这位人士分析说,单是在内地,健力宝就有北京、镇江、西安、昆明、漳州等多个饮料分厂,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有五星级的健力宝山庄,有38层高的健力宝大厦,还有为数不少的仓库。此外还有健力宝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健力宝美国公司、健力宝新西兰公司、健力宝澳门公司,这些公司的资产如何?是否都已经清算在内?1994年健力宝在美国纽约斥资550万美元购买的一层帝国大厦物业是否计算在内?在三水本地一眼可见的观龙楼、世界之星夜总会等物业,是否计算在内?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没能回答,所谓李经纬转移资产,是发生在股权变革之前还是之后?
如果发生在变革之前,那么狙击外资进入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如果发生在变革之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继续转移资产呢?这又是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
这些迷团其实集中起来是一个问题:三水市和李经纬之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以李经纬精明和气度,怎么会如此处理与三水市政府的关系?不应该,实在是不应该。是因为曾经占据半壁江山而功高盖主?还是因为其超强的公关能力让他肆无忌惮?或是因为三水市政府不闻不问让他有天高皇帝远的感觉?或是其他个人方面的原因?
同样的问题要问三水市政府,健力宝是个国有企业,它的\"老板\"是三水市政府,也就是说,真正的控制权应该在政府手里,既然政府不满意李经纬,那为什么不立马换帅呢?即便考虑换帅波及面太大,但为什么不加强监管呢?为什么不能与李经纬面对面的好好谈一谈?为什么不为这些有功之臣设计一个皆大欢喜的出路,采取杯酒罢兵权的方式呢?健力宝虽然近年来业绩下滑,但品牌还在,根底犹存,还不至于到只有卖掉一条路的地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