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厂商与6人小组谈,而且小组中还有健力宝的人,都到了候选人水落石出的时候,作为健力宝的总裁李经纬却不知道?这的确是个荒唐的事情。
不过,这个被三水市政府选中的新加坡公司却最终没有成为健力宝的主人。关于新加坡公司的黯然,版本众多,让人无从相信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一种说法是,新加坡公司请荷兰ABN-AMRO银行的分支机构做的会计审计结论让\"收购\"僵持了下来,据说,这份报告显示健力宝净负债高达16亿人民币,一举吓退了新加坡买家。而另一种说法是,新加坡公司与他的收购联盟美国Delmonte公司突然发生\"利益矛盾\",联盟体解散。
还有一种说法很有些中国特色,那就是在谈判的几个月内,新加坡公司的总裁魏成辉的包机几次停在广州白云机场。后有三水本地人说,这个魏老板每次坐包机来谈判,谈判对手钻进他的包机去谈,能谈得舒服吗?新加坡公司胜算很高,但在一些细节上忽略了\"中国国情\"。
得到最广泛认可的是从三水市政府角度琢磨出来的说法,新加坡方面错过了最佳时间。健力宝改制的酝酿期有3年之久;正式运作近1年;谈判过程6个月;最后的选择和来回反复只有1个月。三水市政府把转让的\"了结期\"原定在2001年年底。这种说法在张海入主后也被三水市政府提到,对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解决问题,三水市给出的直接原因只有一个--春节前一个月是饮料订货的旺季,一切的变数要在旺季前发生掉。据说,这几年每年1月份签的销售合同可达20-30个亿。新加坡公司按照国际惯例要有漫长的\"审计时间\";这就拖过了三水市定下的最后\"了结期\"--2002年的订货旺季之前。
不过,这个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却是最值得商榷的说法,有时间表利于事情有节奏高效率的进行,但出售健力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好的买家和好的价格比好的时间更重要,这是常识问题,更是原则问题。即便三水市铁心要卖健力宝,但也不用采取争一时的赌气行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