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年轻的大象也在改变

   2023-04-12 互联网4400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新模式对微软构成的挑战比1995年互联网兴起时的挑战还大,因为如果越来越多的软件通过网上提供并靠广告获得收入,微软就越来越难以维持其丰厚的利润。不过,也有人持乐观看法。他们认为,虽然技术行业的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削弱微软制订技术标准的能力,但由于整体市场的发展,只要应对得力,微软仍能成为大赢家。

  既拉又打的竞争策略

  环境的变化也迫使微软不断调整它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2005年10月11日,微软宣布与RealNetworks公司达成和解。两年前,RealNetworks公司控告微软利用其Windows垄断力量来推销媒体播放软件,打压RealNetworks公司的同类产品。RealNetworks公司为此索赔10亿美元。

  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协议,微软将向RealNetworks公司支付4.6亿美元以换取后者撤诉,在其后的18个月内,微软还需要向RealNetworks支付另外的3.01亿美元。两家公司还将在开发音乐下载加密软件格式方面进行合作。这一点显然是为了联袂对付目前数字音乐市场的领袖苹果公司。

  次日,微软又宣布与雅虎达成一项协议,实现两家公司即时信息系统的互通。在美国的即时信息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在线公司,而Google也推出了这种服务。

  随着业务领域的扩大,微软敌人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网络服务领域有Google和雅虎,企业软件领域有IBM,游戏机方面有索尼,手机软件方面是诺基亚,图形设计软件方面有Adobe系统公司。现在,微软敌人的名单上又增加了思科和杀毒软件公司赛门铁克。

  这样的竞争态势注定微软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竞争策略——与敌同眠,既竞争又合作,否则它将非常被动。2005年11月,包括Google在内的一些公司参加了一个名为“开放文件基金会”(OpenDocumentFoundation)在IBM总部举行的会议。该基金会的主旨就是推动取代微软Office软件的文字处理、表格和其他办公软件的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