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上市后,在分享机会之外,张近东更乐于与分享舞台。张对手下比较信任,也愿意给人机会,由此,苏宁的人才成长很快。张近东手下,孙为民,金明、陈金凤、赵蓓、丁遥等人才汇集,可谓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同时,充足的人才储备,也为苏宁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较而言,张近东积聚了更多的人气,苏宁的企业治理更为完善。
不过,黄光裕只有36岁,而张近东已经47岁,人生之中该证明的东西已经证明。但是黄光裕也许还没有,年轻的他还需要证明,需要张扬生命力。
门店管理
苏宁在原有“总部—大区—子公司”三级管理架构基础上调整增加了区域管理中心一层,形成了四级管理架构。其核心目的就是将与当地市场关联度较大的权力下放,如产品设计、审计、店面选择权、与供应商的直接沟通权以及人员培训等“权力”将下放到管理中心或大区,以提高对市场响应速度并控制经营风险。但在门店本身层面仍然是强化销售职能。为了保证公司管理权力下放同时控制经营风险,公司利用利用多媒体监控系统(包括图像监控、通讯视频、信息汇聚、指挥调度、情报显示、报警等功能),可以对全国所有连锁店面及物流中心进行实时图像监控。同时在管理中心及各大区建立远程多媒体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实时监控公司内所有连锁店、物流仓库、售后网点及其他重要场所的运作情况,由此实现了对全国连锁网络进行的全方位远程管理。正因为一级级分的比较细,所以在管理范围上,苏宁的店长没有国美的店长职能范围大,但在出现价格差异时,门店品类主管通过电话与大区营销总部的品类主管沟通后马上就可以进行处理,通常处理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这表明苏宁将决策权集中在大区,一方面减少了对门店店长个人反应和决策能力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流程提高了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这个例子表明苏宁已经可以通过系统的流程保证公司在快速增长过程中保持稳健的盈利能力。而国美把采购与销售分离,关键在于形成监控,如果一个人既采又销,就会造成内部腐败。采销分离,会更专业化,更有利于成长。但随着规模扩张,管理链条变长,在带来一定的灵活度的同时,很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