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上市公司,此地上市与彼地上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从上市地和上市方式的选择上看,国美选择了通过借壳间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方式。而苏宁经过多年的努力也终于实现了内地A股市场的IPO,两者的选择各有自身的优势。
就短期看,苏宁一次性获得了足以支持其未来一到两年扩张的资金流入,但从长远来看,内地再融资环境却并不乐观:一方面再融资的时间、资金额度都受到限制,难以满足连锁扩张的持续性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再融资的负面印象,将持续影响苏宁的直接融资。而对于国美来说,短期内借壳上市对于公司本身来说并没有资金流入,但是香港市场相对宽松的再融资政策将能使国美获得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单从股市等外部环境融资能力而言,国美无疑比苏宁棋高一着,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为供应商资金支起的连锁王国,国美与苏宁对于商家资金调动能力也存在差异。
从本质上说,国美与苏宁都是在用其庞大的渠道价值,与厂家换取资源。能控制多少资源,一个关键就是其渠道和分销能力,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商,国美的网络布局和销售能力,比苏宁还是要强大,因此,对于供应商的控制能力也相对比较强。比如,一般的货款延迟3个月到帐,但是,由于国美的强势,供应商不得不让步,国美可以延迟6个月,其资金就更宽裕。
企业治理
在国美,在国美,控制权牢牢抓在黄的手上。国美上市后,黄光裕个人掌控着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约97.2%股份。黄光裕绝对处于强势地位,其手下经理人,连何、张之辈均被其牢牢控制,其余更不用说。此外,黄的两个妹妹均在国美中担任要职,以为臂膀。
相对而言,苏宁则没有国美那么强烈的个人控制,张近东早年当过教师,外界评价其“为人谦和”。似更愿意与人共享机会和发展。
上市后的苏宁第一大股东为张近东,持有公司48%股权,但是张近东并没有独享富贵,他慷慨地将不少股权赠与苏宁高管。苏宁派驻各地分公司的老总实际都拥有该分公司的股份。在北京苏宁、浙江苏宁、广东苏宁、上海苏宁等16家控股子公司中,张近东均慷慨分出10%~25%不等的股权给子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元老之一的孙为民,通过持有江苏苏宁电器有限公司18%股权,间接持有苏宁4.5%股权。有一大批跟随张近东打天下的元老和骨干,也一飞冲天成为了千万富翁,苏宁不仅慷慨地将不少股权赠予高管。就是派驻各地分公司的老总实际都拥有该分公司的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