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临界点

   2023-07-11 互联网2900


  2004年5、6月间,当时正好是奥克斯、波导刚进入汽车行业,“他们搬着板凳坐到吉利门口来招人,开价是我们的几倍,那时候研究院就开始动荡,连院长都走掉了。”这个时候杨健被紧急任命为研究院的新院长。到那边,他不仅把要走的人稳定下,还把已经走的叫回来四个人。到目前为止,研究院已由过去的200人扩大到400人。

  李书福曾找杨健谈了三、四次,希望他来当总裁,但是,把自己定位为“副手型”的杨婉言谢绝,他的理由是“我们现在虚位以待,以后如果有更好的人来,那就很顺理成章,整个体系都不会被打乱,这是最好的。可能现在这个阶段我是合适的,但不代表永远合适。”

  2005年底,李书福曾对本刊表示,这一年来他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是来自经营管理委员会,“去年也有,但运行得不正常,今年它已经运转得很好了。”李书福说道。在李书福身边的人看来,近一年多来的他也不像过去那样经常会发出命令性的指派,而是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即使有人找到他反应一些问题,他也表示,应该去找经营班子,他不做表态。“过去的李书福一出差回来就扎进工厂,指挥现场,考察产品质量,现在的他即使出国二十几天,也很少打电话回来。他更多的是在做企业发展战略上的思考。”杨健说。

  跟丰田学布局

  一直以来,外界对吉利在海内外的布局、产能的扩张存有很大的怀疑。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吉利的布点缺少内在的逻辑关联。

  2006年4月,有消息称,吉利汽车与浙江慈溪市政府签约,将斥资188亿元在慈溪建设规模达100万辆的汽车工业城。项目一期投资38亿元,预计2009年底投产,实现年产整车20万辆的规模。2016年项目完工后,将形成年产中高档、经济型轿车100万辆、手自动变速箱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的生产规模。这将是吉利的第7个工厂。但目前,吉利的30万辆产能的实际利用率也只有55%。对此,李书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明确表示:“所谓的百万工程根本不存在,慈溪项目是因为当初下邵的土地没批下来,致使即将批量生产的彪王和其三款改型产品无处生产而兴建的。总投资大约十几个亿,初步规划的产能为15万辆。一期实现年产5万的目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