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准入和管制的障碍,加上投资创业的税费重负,导致中小企业发育不足,造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艰难。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必须在政府准入、工商管理、收费和罚款、执法方式等方面进行切实的改革
“万婷白天基本上没有在家里呆过,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中。抵达成都的第二天,万婷就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初次求职的经历让她如同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面对心仪的几个职位,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成了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将她拒之门外的惟一理由。
“……接下来的几天里,事实一次次给了她无情的打击。合适的单位始终没有向她抛出橄榄枝,而五六次看似就要成功的应聘,结果也只能是谋到销售员一类她不愿从事的职位。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几天下来,身心疲惫的她寝食难安,心急如焚,以致什么时候着了凉自己都浑然不知。”
——这是2005年8月《成都商报》刊登的一条报道,讲述一名女大学生万婷(化名)在求职过程中的遭遇。故事的最后,万婷在精神紧张、劳累过度、身患疾病的情况下,竟然在一次前往面试单位的途中,晕倒在大街上。
万婷的遭遇反映出中国大学生就业的艰难。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约34万人待业;2002年,约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69万人待业;2005年,79万人。到了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400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不乐观。
不仅如此。从整个城镇就业形势来看,按照1990年的城镇人口从业水平推算,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17%左右。今后5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劳动力、消化往年失业等四大就业压力,需要每年平均提供24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不能拓宽就业渠道,到2010年,我国城镇将积累1亿左右的失业劳动力。
就业,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获得经济收入与生活保障的基本形式。如果就业形势艰难,人们对收入来源与生活保障没有信心,会导致很多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我国当前出现的内需不足、过度储蓄、盲目投资房地产等,甚至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治安与稳定。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我国就业形势艰难的原因和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