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张瑞敏 极限生存二十年

   2023-06-15 互联网3010

  每个人各就各位,各得其所,而且你还要要求他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这个很难。

  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不是最难的,来自高层的普遍抵触也不是最难克服的阻力,对张瑞敏来说,最难的是流程再造之后,能否让5万名海尔人真正意识到自己是5万个\"小海尔\",真正能够按照流程再造之后形成的市场链对他们的要求去做。张瑞敏自己也承认:\"每个人各就各位,各得其所,而且你还要要求他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这个很难。\"

  海尔对员工的评价体系针对个人而不讲究团队、针对即时奖惩而不讲究过程、针对结果定量评价而不讲究个人努力、态度和动机等因素,评价的规则和结果完全公开,以结果为导向,根据目标达成度、市场业绩来计算。员工工资、年龄、性别、学历、工龄等都不是报酬的基本决定因素,注重金钱的正激励和\"负激励\",在人事升迁和变动上,实行竞聘上岗、动态转化,完全以市场的反馈为准绳。除此之外,还推行\"10%原则\":每年选择最优的10%作为典型和标准,把最差的10%,第一年公司送你去培训,第二年如果还是10%,你自己花钱去培训,第三年还是10%就必须下岗。

  可以看出,张瑞敏对于海尔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定位是煞费苦心。但是硬性的充满竞争性的操作,每位员工能否承受?通过信息化改造,借助ERP和条形码,技术性的问题容易克服,但是\"人性\"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说白了,员工是人而不是机器,不会像机器那样只要设定了软件程序,机器就会完美无缺地去执行。况且,张瑞敏所想要的不仅仅是执行,而且在执行的基础上,每个人还要创新,这对每位员工在\"人性\"方面提出更大的挑战。

  德国的一位经理听说了张瑞敏关于流程改造、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SBU的思路之后,他对张瑞敏说:\"像你这么干的话就是累死也不会干好。为什么呢?在我的企业里,定战略是我的事。但一旦定下来之后,怎样把它执行到位,有成形的系统一定会给我做到。而你既要考虑战略决策对错与否,同时又要考虑怎么样使每个人都把战略做对,后者本不应该是你做的事。\"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一位教授也对张瑞敏直言相告:\"你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海尔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企业,但你肯定做不到,因为这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