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成功与失败又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是技术的成功、市场的失败,有时又是技术的失败、市场的成功。在辩证的模式中,索尼探寻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执着于技术的代价
索尼人对特丽珑显像管的感情是很特殊的,凡参与过研发的人员都把这种经历看成是毕生荣耀,而对特丽珑显像管所带来的辉煌,又产生出无比的自信。也正因为此,他们极端相信自己的眼光,执着于自己的科研。
对技术的执着成就了索尼CRT时代电视的王者地位,但同时也造成了其在平板时代的被动。
盛田在其自传中提到,曾有一位年青研究人员提出了等离子方向,但索尼并不看好等离子,那位年青人被迫离开了索尼。后来,索尼沉迷于自主研发的OLED技术(自发光平板有机光放射二极管,下一代的显示技术,目前已有小屏产品实现商用),不相信等离子和液晶会是CRT之后的下一代电视技术。
但市场却和索尼开了个玩笑,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竟然难分伯仲。索尼看重的OLED虽然是最理想的显示器,实用化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最后,索尼只好选择了液晶,并和三星联手建立面板厂。
2005年夏,索尼在全球范围推出了全新的BRAVIA液晶电视品牌,其担负着延续索尼在电视领域的品牌和形象的重任。据DisplaySearch公司的调查结果,2005年第四季度,索尼在供货量和销售额方面均超过夏普,跃居全球液晶市场第一位。
据索尼公司高级副总裁木暮诚先生估计,液晶电视在市场上还有10~20年寿命。不知道OLED电视出场时,索尼的电视品牌是否还能保持当初的高贵?
忽略市场的痛苦
Betamax对索尼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索尼今天在影像市场成功的技术原点和基础,但却在家庭录像市场中败走麦城。让索尼人若干年后仍然如鲠在喉的是,输掉的Betamax在技术上领先于VHS,却在家用市场上毫无建树。
1975年,索尼推出Betamax录像系列。盛田设想了一个巨大的国内广告攻势和促销运动,打算不惜成本地付诸实施。还将1976年定为后彩电时代的“录像机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