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索尼2005财报,在总营业额中,日本、美国分别以29.01%和26.19%成为索尼最重要的两个市场。共4页。12348:
第二章创新无孔不入
当井深说“让我们来做一台录音机吧”,他只是打算制造与众不同的、有创意的产品。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原有的技术加冲劲已经不足以赢取市场。索尼逐渐明白,必须让创新元素无所不在。
在井深的天才工程师和盛田的国际商人两条道路交汇下,索尼的创新精神不断扩充着:应用模式、核心技术、营销策略、业务发展……
应用创新:没有核心技术也能赢
索尼刚成立时,各方面都比较薄弱,那时拿来主义是索尼的强项,即用自己的想法把更多的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应用创新。索尼的第一桶金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技术就是他们买下别人后重新设计和制造的。
Walkman是索尼最精典的应用创新范例。
1978年的一天,井深带着一台索尼的便携式立体声磁带录音机和一副标准尺寸的耳机,一脸不高兴地来到盛田的办公室,“我想听音乐,又不想打扰别人。我不能成天坐在录音机旁边吧,但要想把音乐随身带着,这个机子又太重了。”
井深的抱怨让盛田思考了很久。他早就发现年青人都十分喜欢音乐,甚至还有人肩上扛着大型磁带录放机,放着振耳欲聋的音乐招摇过市。
一个巨大的市场呈现在盛田眼前,他命令工程师将一种小型盒式磁带录音机的录音功能去掉,换上非常轻的头戴式耳机。
固守技术创新的索尼人似乎并不喜欢他的想法。一位工程师说:“听起来像是个好主意,但如果没有录音功能,还会有人买吗?我看不会。”
但大家只能服从命令。Walkman之父高蓧回忆:盛田命令首批生产5万台,但当时卖不掉的产品就会装在船上扔到东京湾,大家没有信心,就偷偷只准备了3万台。结果Walkman刚一问世就大获全胜,很快就难以跟上潮水般涌来的订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