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钵出任总裁后,要求各部门员工从顾客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抛弃无需征求客户意见的傲慢态度。这一想法公布后,他便收到了公司内部很多反对的邮件,因为索尼人一直以来都认为索尼是.
第四章新“创新”给索尼带来什么
索尼的稻泽工厂专门生产电视机,1969年到2004年10月的这段漫长岁月里,这里见证了索尼最骄傲产品——特丽珑电视从开始到顶峰再到衰落的全过程。而在说起2005年春季,工厂被改造生产BRAVIA液晶电视时,在这里工作了35年的森竹厂长脸上闪过一丝怅惘:“刚开始有一点难过,但想到这里将采用一种全新的技术,也就想开了。”
创新不是一味地追求新鲜,也不是固执地坚持己见,创新需要的是适应与选择。索尼在痛苦之后,似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索尼灵魂回归
索尼现今危机的出现正巧是“索尼梦想家”出井伸之的任期。
当时,数字化与IT产业成为市场最朝阳的趋势与方向。不可否认,出井伸之是索尼第一个重视并提出“数字化和IT产业是‘新索尼’未来方向”的人。只可惜,出井的创新与索尼原有的精神有所冲突,而且常常超前。
在1998年10月索尼的技术节上,出井断言,在网络时代硬件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内容”。这番完全颠覆索尼优势的发言,令包括特丽珑显像管开发者在内的所有听众瞠目结舌。“出井先生的思想太超前了,我们常常跟不上他。”一位索尼员工无奈地表示。
盛田曾说,“绝对要保持公司的本质不变,一定要认清什么是可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在创新这个借口之下,改变本已树立起来的公司最为重要的本质。”
公司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索尼人都坚持一个观点——创新。那创新又是什么?
盛田早在1985年12月就总结过答案:工业界里关键的因素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有3种,技术、产品和市场。要想在商界立于不败之地,三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