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对记者强调。他的秘书樊军也告诉记者:“杨局长这句话在规定出台前,至少对全局上下说过几百遍。”带着这句话和“征求意见稿”,杨元元和中国民航总局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过30多次的反复修改,这份借鉴了国际标准的中国民航业全新的赔偿标准,终于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正式与公众见面。
两会前的3月1日,多年来一直保持低调的杨元元,一大早在他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独家专访。他详细阐述了开放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民营航空、票价改革、安全和民航服务改革等多个倍受关注的问题。这番谈话也使人对中国民航业未来5年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驰骋天空的艺术
票价改革:
“让更多的老百姓坐上飞机是我的梦想”
“让更多的老百姓坐上飞机是我的梦想。”一袭黑色的西装,使杨元元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格外地恳切和严肃。他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民航总局一直在摸索和研究,并决定进一步推进票价改革,放宽折扣限制。
“我们现在票价管理分两大类。一类是只管上限不管下限,适用于收入比较好的航线,如旅游热线,我们只会限制它票价不要太高;还有一大类就是既管上限又管下限,下限4.5折。”杨元元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将第二类的航线数目逐渐减少,逐步都过渡到只管上限不管下限。”这就意味着,航空公司将在票价方面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市场将会成为影响票价的决定性因素。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民航总局为整顿票价市场,规定机票价格不许打折。2003年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自己主持的第一次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就大胆宣布,停止实施“禁折令”,推行票价改革。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机票价格开始松动。
据民航总局统计,在“九五”期间,由于票价控制较严重等因素,中国民航旅客发运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只有4%,乘客数量5年间仅从5100万增长到6700万人次,而“十五”期间的5年,票价控制的相对松动,使乘客人数提升迅猛,从6700万人次直接翻到了近1400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