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们(独董们)常常让我震惊、尴尬,我们甚至拍着桌子争吵,但这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身家超过6亿美元,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位的杜厦拒绝透露这样一个董事会需要怎样不菲的造价,但在他看来,这些“洋董事”的加盟,意味着家世界的蓝图才刚刚展开。
“我需要一个人,他闭着眼睛都能走对方向”
1994年,杜厦从此前经营的房地产行业转身投入零售业。6年后,在家世界的营收接近20亿人民币时,杜厦感觉到了巨大的挑战。
经济学教授出身的杜厦这样描述,“这是一片大森林,刚刚进入时,从身后透过来的阳光指引你背着光走向暗的方向,那是你向前的方向。当你越走越深,你看不到阳光,周围都是一样的树时,你怎么办?”
“你需要一个人,他在森林里生活了一辈子,闭着眼睛都能走对方向,他能带着你的队伍走过这片森林。”抱着寻找向导的想法,杜厦开始着手组建国际化的董事会。
第一个加入的“大鼻子”是零售业老兵詹姆斯·英格利斯,他曾是家得宝的第三把手,一个著名的工作狂。据说他在连续16年里,平均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1995年,杜厦与他在谈判桌上结识,其时家得宝注意到了中国有一家叫家世界的公司,业态模式与自己非常相近,家得宝有意与后者共同开拓中国市场。在展开谈判的一年里,两个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却是棋逢对手、惺惺相惜。英格利斯在送给他女儿的日记中写道,“我认识一个叫杜厦的中国企业家,他是我40多年职业生涯中见到的最奇妙的人。”
2001年,在杜厦邀请下詹姆斯·英格利斯从美国跑到天津参观了家世界,当年家世界营收已接近30亿人民币。“他非常乐意帮助一个他喜欢的中国人完成一个零售业的梦。”杜厦说。
不过1995年的那场谈判其实是以失败告终。当年6月在双方正式签合同的前几个星期,家得宝董事会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可能也是大错的决定,即掉转方向放弃中国市场进入南美。十年后家得宝黯然撤出南美,重回中国寻找机会,有意收购东方家园并试图与家世界重启合作已是后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