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天,在杭州举行的一个企业人士沙龙,参会者的话题逐渐集中到职业经理人问题上。这是浙江这个经济热点地区的企业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之一。座中一位经济学者发表观点说,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企业实际价值悖离过大,造成职业经理人无法被准确定价。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CEO能使一个上市公司的市值增加,增加的这一部分就可资参考,来为这个CEO定价。而缺乏明确的定价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约束,是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无法形成的本质原因。那么,在舆论普遍认为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的今天,那些已经长大了的、需要以“让别人来管别人”作为扩展秩序的必然方式的中国企业,是由一些什么样的人在帮助创业者打理?在以上本质原因无法得到解决的状况下,这些人与企业主之间如何形成合作关系?
旁观者下意识地把职业经理人想像并界定成职业背景光鲜的、跳来跳去的那群人,并对他们与企业主之间碰撞与磨合的故事很有兴致。事实是,大多数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公司中,在职业背景、价值承认等等方面都很含糊、不大符合想像标准的人,正在行使职业经理人之实。因为如果按照“曾经管理过至少一家企业”为最简单的衡量标尺——这个标尺一方面说明该人有资质可管另一家企业,另一方面也告诉老板这个人曾经定价多少,老板们恐怕很难找到副总人选。在不成熟的内外部环境中,这些真实存在的准职业经理人成分参差不齐,目前还很难抽象为一个完整的阶层。
政府官员恐怕是这个模糊阶层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极有特点的组成部分。温州知名鞋业企业奥康集团5位副总裁之一的吴守忠,上一个身份就是奥康集团所在的温州永嘉县县委常委。吴守忠的老板王振滔似乎对政府官员情有独钟。今年3月份,温州市两位副市长及正副两位秘书长共4名官员集体辞官到企业就职的新闻轰动一时。其中的副秘书长、上个世纪80年代任永嘉县县委书记的王运正,如今就与吴守忠同在奥康集团任职。而此次辞官事件中最具看点的副市长吴敏一,这位曾于2001年被中组部派至哈佛学习、温州市政府高层中唯一能以流利英文演讲的干部,则被奥康在温州的竞争对手——红蜻蜓公司总裁钱金波请去做了副总裁。就在去年,吉利集团李书福也成功地将CEO宝座让给了浙江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之一、省地税局总会计师徐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