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崛起2:解码中盐崛起之道

   2023-12-16 互联网1360

伴随着多种并购模式,中盐的并购历经了三个阶段,不断深入,不断专业化。

第一阶段:2000~2004年,早期行业联合。中盐在探索企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并购了一些盐业企业,企业零散,数量小,也不成规模。

第二阶段:2004~2010年,央企与地方政府联合。地方政府出土地、出资源,中盐出技术、出资金进行对接,盘活了一批地方企业。这是中盐规模效应凸显的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央企之间的联合。较前两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并购更体现专业性。如果说前两个阶段属于战术性并购、数量型并购,见企业就收,并不太考虑被并购企业的资质,那么,进入这一阶段就是战略性并购、质量型并购。这也是央企之间实现资源重组优化的一种方式。中盐华湘化工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中盐华湘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其前身为郴州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原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11年经过股权变更,成为中国盐业总公司旗下公司。华湘化工是国内PVC糊树脂行业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产品有PVC糊树脂、烧碱、氯化石蜡、液氯、盐酸。到"十二五"末,中盐华湘PVC糊树脂产量将达到15万吨、烧碱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将成为中盐旗下盐化工的标杆企业。

颠覆与取势

中盐的并购扩张经验带给企业两点启示:颠覆与取势。

颠覆玩法,变弱为强。介入盐化工产业以后,中盐并购了一系列化工企业,其中,对郴州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并购,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与化工产业发展相比,盐业的发展要低调许多,受重视程度也不及前者。上世纪80年代一度出现过"盐碱联合",而联合的实际结果是化企兼并盐企,即"化吃盐";而今,中盐实现了"盐吃化",颠覆了盐企、化企之间的游戏玩法。

商场如战场,强吃弱,这是亘古的法则。中盐的这一颠覆性玩法,并不简单说明两家企业之间的强弱态势,更预示着整个产业生态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盐、化这两大相互链接的产业之间的强弱态势正在发生转移。强势产业一定占据价值高地,因此,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话语权也都随之大大增强。这可以说是中盐对整个盐产业的贡献。

顺势而为,事半功倍。取势即远见。取势,就是要求企业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势"往往无形,却蕴含着方向,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从战略制定到策略部署,中盐做到了取势,取大势,和着世界经济、中国经济、行业发展、政策导向的势头决定企业的战略战术,大大加速了企业发展步伐。

管理篇

为治有体张弛有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